3月24日,由中国工程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CSST成员企业智慧中国(控股)有限公司(Smart China)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系统院士论坛”于香港隆重召开。
作为一次国际性智慧城市与智能系统的顶级学术研讨盛会,本次论坛以“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前沿问题与应用”为主题。集聚了潘云鹤、邬贺铨、李德仁、陈清泉、封锡盛、高洁、范维澄、刘韵洁、徐扬生、高文、沈祖尧、李行伟、倪明选、华云生等二十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香港工程科学院的院士,和来自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和来自业界的代表等四十余位嘉宾会聚香港,围绕大数据的特点、应用,以及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智慧中国集团首席执行官叶永佳先生在开幕致辞中谈到本次论坛的举办意义时表示:“本次论坛实现了智慧中国与国内外著名科学家、优秀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智慧城市建设中相关技术课题的愿望。智慧中国将通过自身不断发展的顶层规划实力和技术集成实力,以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为落脚点,聚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智慧低碳城市建设。”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在此次论坛中着重介绍了智慧城市的三个理念:(1)智慧城市(iCity)已经在国内外快速兴起。究其原因,是世界空间正在发生巨变,正在从二元空间进入三元空间,已长成除物理世界、人类社会两极之外的新一极:信息世界;(2)智能城市的模型自顶向下分为五个层次。而合理的推进战略应该是从中间层着手,向上下拓展。以实用性为目标,打通数据孤岛,加强三元世界的连结,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推进高水平决策和高水平应用;(3)城市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大数据,也是大数据的主题。城市大数据的建设需要政、企、民三者合作,而政府将在数据管理和开放中起主导作用,目标是促进企业发展,确保信息安全,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邬贺铨则以“从格物致知到众智成城”为主题,从三部分阐述了大数据给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影响:第一部分从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社会空间三方面说明感知城市产生大数据,介绍数据挖掘的环节和数据分析的技术;第二部分介绍智慧城市的内涵,说明开放智慧城市大数据是智慧城市评价标准之一,并用实例说明开放数据带来的商机和社会治理效益;最后讨论智慧城市应该如何进行数据管理。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SST)首席战略官曹国辉先生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为主线,阐述CSST从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着手,切入智慧低碳城市建设的探索与收获。特别分享了CSST成员企业智慧中国推动智慧低碳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及大数据在其落地项目中的重要性。他表示:“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将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最活跃促进因素。面对新型城镇化转型与变革的重大趋势与契机,CSST顺势而为,立足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发挥资源优势,以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和运营为落地与组织实施手段,聚合院士团队等各方力量共建智慧城市。其中,我们的技术体系(以智慧技术和低碳技术为两大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正是基于扩展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技术之上建设的智慧低碳城市综合管理运营平台。而这不仅需要我们自身专注研发,也需要更多业内合作伙伴的鼎立支持。”
武汉大学的两院院士李德仁也认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由海量传感器组成的物联网将不断采集海量数据,故智慧城市的大数据既是下一代的科学前瞻问题,也是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它必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李德仁院士提出应对大数据的相关策略,勾划出时空信息云端平台的基本框架,并展望智慧城市未来美好的前景。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地图数据、交通流数据、人口流数据以及环境监测数据量等各行业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如何有效挖掘分析大数据,是高效解决城市运营问题的关键。在本次论坛上,众多权威院士专家分享了关于智慧城市建设与大数据方面的前瞻思维与理念。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领军者,智慧中国集团以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着手开展智慧低碳城市建设,与多位院士建立合作研发中心,聚合各方力量,共同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与会嘉宾认可与肯定。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彰显了智慧中国集团作为智慧城市建设领军者、中国智慧城市标杆企业的强大实力与品牌魅力。论坛成功邀请到内地、香港及海外专家,一同分析世界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大数据信息处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大数据技术在推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应用问题,不仅为如何挖掘管理大数据、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一个交流讨论以及研究成果展示平台,也为智慧城市领域带来了前瞻理念、顶尖技术、创新应用,更促进科研、政府与智慧中国集团等企业间的对接,为中国城市的智慧化、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高端交流平台,将对智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带来深远影响。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4980号